舌尖上的阳山—同冠梨

家乡区县: 清远市阳山县

“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大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 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简朝亮 《同冠梨》
阳山同冠村,因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时,夜宿同冠写下《同冠峡》、《次同冠峡》诗歌而得名。时光荏苒,同冠的古时风光已成遗址。当下该村最广为人知的系珍稀水果“同冠梨”,传说汉朝初年樊哙将军把同冠梨进贡给皇帝,故得“皇帝梨”之美誉,堪称广东梨王。

同冠梨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 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千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变色。据《阳山县志》记载:“同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同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同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上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同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每年也购同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每年也购同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尝后诗兴大发,作《同冠梨》一首:“ 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大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近年来,中央、省市有关果树专家、园艺教授以及植物学纷纷前来考察 , 并把同冠梨称为“我国第一宝”

十指紧扣(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