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林语堂先生的介绍到厦门大学任教,时间从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共4个多月的时间。在厦大期间,鲁迅先生那里经常有青年学生前往拜访。当时厦门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共产党员罗扬才同鲁迅保持密切联系,曾邀请鲁迅在厦大和集美学校演讲。
这个时期,鲁迅先生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鲁迅说:“我离开厦门的时候,思想已经有些改变。”(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在《写在〈坟〉后面》一文中鲁迅先生宣告埋葬旧思想,同时明确肯定一个崭新的思想:“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聪明人”。这一思想,表明鲁迅先生开始告别唯心史观,而踏上唯物史观的门槛。这一思想体现在鲁迅在厦门大学编写的《汉文学史纲要》(讲义),鲁迅认为文学起源于“众手”创造,诗歌、文艺最早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吟咏。这也论证了“愚人”支持世界的真理,标志着鲁迅思想发展中开始了一个重要转折。
1926年11月27日,集美学校通过罗扬才邀请鲁迅前来演讲。鲁迅先生又再次阐明自己上述的观点。鲁迅先生在演讲中从“五四”运动谈到“三一八”惨案,历述这一时期“傻子”与“聪明人”的斗争。他说:黑暗与暴力不可能永远笼罩着中国。……傻子和傻子结合起来,一起发傻地向前冲,社会才能进步。世界上的事业是傻子干出来的。“聪明人不能做事,因为他想来想去,终于什么也做不成”,或者为名利而钻营,干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向黑暗深渊,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了,而世界仍然在我们傻子手里,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参见《鲁迅传》P295,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的续编•海上通信》回忆了他在集美学校的演说。当时集美学校校长叶渊邀请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学者到该校演说,分为六组,每周一组,每组两人。结果鲁迅和林语堂是第一组赴集美学校演讲的厦大国学院教授。鲁迅先生在校方与之联系演讲接洽时与叶渊校长意见不合,叶渊认为学生应以学为主,埋头读书,而鲁迅认为学生也应该留心世事。鲁迅感到与校长意见有异,还是不去为好。但学校却说“也可以说说”。鲁迅感到:“要我去(演讲),自然是可以的,但须凭我说一点我所要说的话,否则,我宁可一声不响”。于是在午后演讲中,鲁迅还是阐明他近期的一些思想:聪明人不能做事,因为他想来想去,终于什么也做不成。表明他在思想认识上已逐渐意识到,他努力从事的工作首先是启发千百万群众的觉悟,参与革命实践,而不是追随少数先驱者的启蒙主义。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yj0813
梧桐子网厦门集美区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