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杨遂良

家乡区县: 广州市白云区

杨遂良(1907——1975)广州市白云区蚌湖镇黄榜岭村人,先世以耕种为业,祖父和父亲在杨遂良出生前,已先后去美国和加拿大,田地由伯父和五叔照顾耕作,并依靠侨汇补贴家用。

杨遂良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孙,八岁入乡间私塾读书,17岁到广州市考入八桂中学读书,这是他接受新知识的开始,也是萌发新思想的开始。

当时广州正处在北伐前夕,各方革命人物云集于此,各种革命组织、各类进步书刊纷纷出现。年青的杨遂良这时阅读了《响导》、《民国周刊》,开始接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理论,又听过孙中山先生演讲三民主义,尽管他不甚了解,但却隐约看见祖国未来的曙光。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1925年6月23日,他参加广州人民举行的反帝示威大游行,当队伍经过沙基时,竟然遭到沙面的英帝国主义者的开枪扫射。他虽然没有受到伤害,可是亲眼看到帝国主义者的狰狞面目,给他一次深刻的教训。学生们立即组成宣传队到各地宣传,他参加北江队,在曲江、英德县城的街头,对群众讲述沙基惨案发生的经过,激起广大群众的义愤。

1925年冬,他父亲在加拿大病故。由于外汇断绝,加之他的大家庭又分了家,他于前一年已结了婚,杨遂良需要负担母亲、妻子和幼妹的生活,不得不中途退学。1926年春回到乡间,在中心小学当教员,靠月薪20元,维持生活。因为他于1925年已在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回乡后便联合禺北全区的党员开会,成立了一个区党部和三个区分部,他被选为区党部和蚌湖乡区分部的执行委员,第一次以区党部的名义用白话文写了一篇告民众书,历时一年,就停止一切活动。1926年冬,国民党番禺县党部举办小学教员训练所,主要是政治训练,他在该所受训一个月。1927年5月又考入广东地方武装团队训练员养成所受训,其规模与课程,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相似。此次受训,为他此后长期参加武装工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4月,他在养成所结业,被派回禺北组织地方警卫队,出任大队长。这支队伍接受伍观淇的领导,他与伍观淇的关系日渐加深。1929年春,奉伍观淇之命跟随梁漱溟去华北一带考察乡村自治事业,参观过黄炎培主办的徐公桥实验区、陶行知主办的晓庄学校、北京琉璃河的信用合作社、定县的农业实验区,又到山西省太原、大同、汾阳各地考察一般的乡村自治,行色匆匆,历时两月。在这个时候,伍观淇的儒家哲学,梁漱溟的村冶学说,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担后来面对旧中国农村的破败衰落,他渐渐觉得《大学》、《中庸》不能救中国,乡村建设理论又软弱无力,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的野心日益暴露,使他的思想陷入极端苦闷之中。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派兵侵占我东北全境,接着又在上海制造事端,挑起“一二•八”淞沪战争。是时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响彻云霄,禺北地区也成立了“禺北警卫队训练处”,开始作好抗日战争的准备。他被推为主任,内分总务、训练、宣传三组,分成若干小组下乡做广泛发动和组训群众工作。不久,他调到县府担任基干队长。1933年5月该队扩充为训练大队,他任大队长。是年冬,陈济棠到萝岗洞赏梅,在归途中,经过禺东公路时,被当地的警卫队开枪射击,此事本与他无关,但也被上级撤职。1934年初,他被番禺县政府聘为顾问,不久,调任县习艺所长,专门收容贫苦无依的大众和部分犯有轻微罪行的犯人。

这段时间,他跟民主人士陈汝棠和同学李一之常有会面,又常常讨论中国的前途和国际间问题。他从李一之处借到《西北印象记》阅读,才知道红军长征的经过和中共在西北的措施,思想上逐渐有了转变,只是由于家庭生活的负累,尚未有参加革命的勇气。1937年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变,他便辞去习艺所职务,参加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学员班的考试,11月入学,1938年5月结业,出任番禺县第一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二集训大队长,不久又兼任番禺县第三区区长,集当地军政事务于一身,任务十分繁重。是年10月,日寇在惠阳大亚湾登陆,来势汹汹,他调任第二游击区第四支队长。这个支队,是以原来的集训大队为基础,再从自卫团中抽调四个中队的官兵组成。10月21日广州失陷,近郊各军事仓库的管理人员纷纷逃跑,在伍观淇 的亲自指挥下,第四支队发动群众到各仓库抢运出大批谷米、被服和枪枝弹药,为部队增添了实力。10月29日,日寇派出小队伍向江村作试探性进犯,被支队击退,连续几次骚扰,均未得逞。敌人恼羞成怒,于11月7日以一联队的兵力,战车廿余辆,飞机九架,经从化太平场,沿公路到新街站,再向南指,派出一大队由流溪河口的鸦岗村渡河,企图将禺北抗日武装全部歼灭。杨遂良在伍观淇的直接指挥下率部沉着应战,在给敌人以一定的杀伤以后,向西撤退,集中到三水县鹿和洞整训。这一杖,人们称之为“江高之役”,为广东人民抗日战争史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以后,第二游击区改编为第七战区第四挺进纵队,伍观淇当纵队司令,杨遂良任司令部主任参谋,与伍观淇同事的时间很久。在八年抗战中,这个纵队与敌人作敌不下数百次,经常出入于敌前敌后,跟敌人周旋,迭获战果。

抗战胜利后,第四挺进纵队奉命就地解散,他没有了职务。为了家计,他与几个友人合股在广州开设胜利居饭店。这时他亲眼看到国民党的接收人员变成“劫收”人员,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又派出特务查书店,打学生,秘密拘捕进步青年,搞到民怨沸腾,他思想上抵触很大。杨遂良又接触到一些进步书刊,如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使他的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使他身受其苦的是胜利居的主持人陈琳于深夜被捕,十多个职员被扣押审讯,生意大减,他不得已将该店顶给别人。

1947年春,他决定投奔革命,前往香港找到民主运动领导人李济深,商量如何利用旧属的关系,在蒋管区搞策反工作。是年8月,他策动番禺县政警大队长朱骥率队起义。朱是他抗战期间的战友。又是胜利居的饭店的股东之一。朱起义后被编为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第三支队二团独立大队,朱任大队长,后来在番花边境为反动军队围剿,壮烈牺牲。1948年春,杨遂良回到增城、龙门地区策动当地一部分自卫队起义,编入东三支建制。1949年6月,他到东江解放区,在东江行政委员会工作。广州解放后,先在市公安局工作,再调到国民大学任秘书长。高等院校调整后,改任华南联合大学校长室秘书。不久,调到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任秘书长之职,直到1975年因病逝世。

我的微薄:http://weibo.com/u/2166236024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
我代言的家乡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guangzhou_baiyun.html

Gabe(2014-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