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梓村志》是我市村志中为数不多的正规出版物 作为常平文风最为昌盛的村之一,桥梓终于有了自己的志书。历时三年编写、35万字的《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志》于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个先祖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立村800年的文明古村的来龙去脉和繁华今世,在书中一一呈来。 这是我市村志中为数不多的正规出版物,拥有版权,领有书号,在国内外发行,也是我镇村志中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是我镇文化建设又一重要成果。 记录了珠三角文明发展史中一个典型的农村 《桥梓村志》记载了该村由宋末立村至今800余年的历史,着重记述了清朝中叶后至民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桥梓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大发展这两个光彩夺目的时期,以浓墨重彩抒写了乡村建设的文明发展史。尤其是该志书以较大篇幅记述了改革开放以后桥梓多项超前的创举,以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1978年以前,桥梓被束缚在单一的农业经济的圈子里,举步维艰,村民生活贫苦。1978年以后,桥梓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本村香港同胞众多的优势,开始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至1990年,桥梓村年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在东莞市与凤岗雁田、中堂潢涌、虎门龙眼、长安乌沙齐名的东莞五强村之一。
其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提供给人全方位的思考 为什么桥梓村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一个盛世中的壮举?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卢锡铭撰文指出:“桥梓有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传统文化,通过周敦颐的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地在这里营造了一种黄河文化氛围,对外开放的珠江文化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兼容心理和勇于进取的大环境。黄河珠江两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萌生了一种崭新的意识和超前的行动,这种超前行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东风。”这个论断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总结出桥梓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腾飞的原因,被本志书主编周世勤赞为“很精辟”。 在周敦颐遗风的影响下,数百年来桥梓文风鼎盛、声名远播。当时,桥梓在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上不遗余力,建入村牌楼、公园、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其大手笔在全省也是开创之举。在文化活动方面,桥梓也有多项创举,尤其是创办《桥梓通讯》小报。1999年,桥梓入选广东省首批文明村。可以说,桥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给了人们对乡村文明发展史的认知有很多启示,它提供给人们的思考是全方位的。 该书编写别具一格 特点突出 “很多村志遵循镇志的路子编撰,但一村太小,可供记述的资料远没有一镇那么丰富,如果按照镇的编法,就会显得内容单薄而且与镇志雷同。”周世勤告诉记者,《桥梓村志》则另辟蹊径,以较大篇幅记述了桥梓周姓远祖近宗的源流世系,上篇近似族谱的内容占了全书的一半。这种地方志书的编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对传统志书编法的突破。 另外,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该志书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对所述之事或有所议,不循一般志书“只述不论”的通例。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lzh453510819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860848434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60848434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4515001.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