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着一副糖人担,捏上几个糖人儿,伴随着几声吆喝,吸引众多人特别是少年儿童聚集摊担前,欢声笑语汇聚一片。啧啧声是人们对民间艺人“吹糖人儿”技艺的赞赏。
这是一幅温馨的民俗风情图。龙湾糖塑常使人们怀念过去的生活。
龙湾糖塑技艺,历史悠久,长期在民间流传。其特别之处就是与众不同的“糖人儿”的制作。
糖塑技艺所需要的材料简单。选购上等的优质麦芽糖若干斤,麦芽糖胶性强,且随捏随成型;选用几根小细竹签,用来插入制成的糖人儿,支撑着“糖人儿”,插在“糖人儿”架上。用花絮、小旗、头脸模具等,装饰“糖人儿”;“糖人儿”担一副,下置糖匣,并分三格,分别装着不同颜色的麦芽糖,下格点着一盏小煤油灯。
龙湾糖塑技艺的流程有相当的专业性。
第一步,软化麦芽糖。花二、三个小时将麦芽糖分放在三个铅制成的糖匣里,糖匣下面点燃煤油灯,使麦芽糖慢慢软化,有了较强的可塑性。此后要把握火候,防止麦芽糖焦化。
第二步,制作有色麦芽糖。糖塑“糖奶儿”需要多种颜色,如红色、蓝色和原色。把“食红”加入其中一个盒子里,反复搅拌,制成红色糖,把“食兰”加入第二个盒子里反复搅拌,制成蓝色糖。这些都要控制,不能加太多的食兰或食红;第三个盒子里不加任何颜色,即为原色糖。
第三步,制作环节。取适量烤软了的麦芽糖、成糖,按制作对象的特点,将三种颜色的净糖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捏、吹、压、拉、割、贴等手法,制成各种 “糖奶儿”作品。麦芽糖胶性强,且随捏随成型;个别部位可以用嘴吹成气泡而成型;细节处用小竹片压、挑、割等手法刻画;最后贴上装饰品,插在糖担上方,等待买主。
其中第三步程序最关键、最能体现技艺水平的环节。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作品都靠高超的糖塑技艺制成。吹塑艺人实际兼具画家、雕塑家的基本素质。
据介绍,“糖人儿”制品的制作时间长短不一。一个哨子、一条长蛇、一朵鲜花、一只公鸡,这些简单的可以在很短几分钟内完成。如果制作一个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比较烦琐,需要半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糖塑技艺的传统内容有《西游记》中各种形象,如孙悟空偷仙桃、猪八戒扛耙、哪吒踏火轮等,以及各种小巧的物品等,如葫芦、虾、鸡、老鼠等,一般是大众所熟悉、所喜爱的形象,观赏性很强,又可吃、可玩,所以深得大众欢迎;同时,通过古典人物的塑造,寓意善恶的伦理标准,通过花草禽兽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和谐万物的寓意,展现了“糖人儿”独特性,它既是一门独特工艺,又是一种别具风味的休闲糖果食品。这也是为什么“糖奶儿”深受儿童喜爱、在民间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艺术的生命根在民间。
解放前后,“吹糖人儿”技艺是艺人们的谋生手段。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中,“吹糖人儿”技艺几乎消失。改革开放后,“吹糖人儿”的艺人又在民间出现,丰富了生活内容,增添了生活情趣。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市场食品日益丰富多彩,“糖奶儿”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同时,由于“吹糖人儿”受时间制约,一般只能从农历七月半开始,到次年二三月,大约只有半年时间,其余都是湿热季节,停业闲着;其服务对象又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未成年人,再加上手工艺人年龄渐大,这个行业一直不景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