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潮汕民居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潮州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地地带,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古建筑由于它的鲜明的个性化,别具一格地耸立于中华建筑之林。潮汕古建筑形式多样,有牌坊、古墓、佛寺、神庙、民居、亭榭楼阁等,但最具特色的是古民居。潮式古民居,它源于中原古风,吸引了北派风格,结合地方的环境、天象,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四合院的改进型的下山虎式、四点金式、驷马拖车式等组合的村落。

     “四点金”是潮汕的独特建筑,建筑风格跟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在整个潮汕民居的发展过程中,潮汕民居形成汲取了各方面的营养,既有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结晶,也有西方现代建筑的精华。这一点也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开放的一面,但同时潮汕民居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对潮汕民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大片建筑规模和风格都一样的“四点金”让追求个性的现代人感到厌倦。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建设的水泥砖洋房,也由于缺乏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凸显了许多的不足。

Celinesue(2014-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