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外海五大祠

家乡区县: 江门市江海区

江门外海五大祠,包括因朝列莘隐陈公祠、泉石祠、桃溪祠、定息祠、筠轩祠,五祠紧密相连,面积41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位于外海赤岭山下的外海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

外海镇多姓陈,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外海的别名“龙溪”也是陈姓人为纪念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而命名的。

从前外海的祠堂,星罗棋布,最宏伟的是“外海镇陈氏五大祠”,五大祠位于外海东部的赤泥山下,因而乡下人多称其为“东头祠堂”。

陈氏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间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气势不凡。始祖朝列大夫莘隐陈公祠坐落在赤泥山下,泉石祖祠和筠轩祖祠在其右侧,桃溪祖祠和定息祖祠在其左侧。

祠堂占地约4100平方米,为三进并列而建,采用单檐布瓦硬山顶,蓝琉璃瓦剪边,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结构,保有鲜明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壮丽,布局严谨,结构精密考究,以莘隐陈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祠堂内外石牌坊林立,巨型大柱上挂着长联,记录先祖功德。祠堂雕梁画栋,装饰华美,无不体现出清代建筑的精美繁复和艺术风格。

文革期间,五大祠曾遭破坏,但令人高兴的是,它的整体建筑风格得以较好保留。2000年,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区政府将五大祠交由外海镇政府管理、使用。为保护文物、并将五大祠建成一个文化阵地、旅游景点,外海镇委、镇政府多次进行修葺,使其逐步恢复原貌。新修的五大祠门前广场如今已成为外海人休闲玩乐的好去处。

有一首打油诗是专门赞颂五大祠:

五祠泽香

陈氏五祠源流远

宋代名臣功绩全

辅政为民慰桑梓

精忠报国荐轩辕

行善积德祖训重

扬清击浊家道渊

一脉相同垂良矩

兴起后人永承传

天拿水(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