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大名县恢复建设紧张进行,东、西城墙已经建成;“鼎鼎大名”高速出口环岛古朴大方,历史文化特色凸显;城西路网建成通车,城西大道成为全县的迎宾大道;大名府路、天雄路等县城主街道粉刷一新,美观靓丽;城隍庙、东关村等城中村改造一抹亮色展露新颜;县城既有古城恢复、城中村改造、建筑包装,又有明城西区建设……
大名县在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特色性、整体性、系统性”,把三年大变样与古城恢复、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既包含宋明文化元素,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宋明文化旅游城——“宋府明城”,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名特色的“大变样”之路。三年来,立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县情,以打造“宋府明城”统领三年大变样工作全局,坚持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拆迁,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一座文化特色鲜明,功能日趋完善,环境更加优美,人人安居乐业的魅力新大名展现在面前。城市建成区由2007年的16.8平方公里扩大到25.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2.1万人。新建、改建城区道路36公里,人均道路由2007年的20.69平方米增加到26.94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61万平方米,绿地率由2007年的23.9%增加到30.6%,如火如荼的三年大变样建设让大名县城容貌日新月异。三年来,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谋划城建项目,启动城建工程81项,总投资达90亿元,是大名城建史上投入最多、力度最大的三年,也是大名城市建设实现超常规发展、城镇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三年。
大名县三年大变样和谐拆迁、特色建设的做法先后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副省长宋恩华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2010年大名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县;2007年、2009年连续两届荣获全省宜居城市建设“燕赵杯”金奖(两年评比一次);被省建设厅、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城市”。2010年,邯郸市三年大变样考核东部十县排名第三,夺得全市2010年推进城镇化工作先锋旗。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大名的决策者和城市规划建设者日趋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有城市规划才有城市建设;有城市建设才能带来城市巨变,才会使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丽。在《大名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该县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院,对《明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时,该县编制完成了明城西区、城北新区控详规;并编制了北城门外广场及仿古街区等5项城市设计和引河游园、城区小游园等9项县城容貌和景观环境整治规划。
按照“打大名府品牌,创历史文化名城,专家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现有资源及目前古城发展现状,沿袭原有古城道路格局,大名县以“系统观、经济观、文化观”为指导的思想,投资8.3亿元对大名古城进行恢复建设修缮,以“一环、两轴、四片区、多点”为空间框架(“一环”指由城门和城墙构成的明城外围屏障;“两轴”指由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组成的传统商业街区及景观轴线;“四片区”指由双轴分隔而成的油坊、羊市历史街区;东关街、满洲街历史街区;府前街历史街区;文庙学宫历史街区。多点,指各级历史遗存、遗址、优秀历史建筑)。城内规划建设以仿古为主,对“明城”内主要街道按照明清样式进行仿古包装,以保护老城区道路格局,展示古朴的民俗文化和古城历史风貌。同时着力与周边山东、河南联合打造旅游线路:卢俊义庄园与梁山、阳谷连接起来,形成水浒旅游线;大名府与开封连接起来,形成宋城旅游线等,结束大名府可听不可看的历史,确立西有地上平遥古城,南有秦代兵马俑,北有宋代大名府的名城地位。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产业链,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HHL327
微博:http://weibo.com/u/5052064327?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52064327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ser/uartiadd.
家乡区县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dami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