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 - 经济概况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常平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本,打基础,办实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较 常平镇

为扎实的产业基础。截止2010年底,全镇共有制造业企业近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00多家,私营个体企业6000多家。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是常平的优势行业。全镇共有电子信息及其配套企业超过500家,产值近2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全镇的70%以上,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等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解决了大量群众的创业、就业问题。近年来,这些行业的企业逐步更新生产设备,大量使用电脑织机,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高端电子、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节能环保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常平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高端电子方面,镇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争相开展科技研发,努力向产业链上游靠拢;半导体照明产业具备国内领先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其中,龙头企业勤上光电是业内唯一一家LED路灯市场应用超过500公里的企业。汽车零配件方面,镇内的湖南大学东莞汽车新材料新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其研发的燃气汽车ECU(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和AMT(电子控制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均已进入试产阶段,具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重大意义,一旦实现产业化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00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3%;各项税收总额26.75亿元,增长15.47%;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1.65亿元,增长10.07%;固定资产投资33.59增长11.56%;人民币存款余额301亿元,增长17.68%;

第一产业

常平镇狠抓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示范点建设和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持续增产,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完成市下达2500亩的粮食种植任务。2007年,我镇粮食作物面积为2500亩,亩产为331.6公斤,总产为829吨。其中:冬种春收面积为1550亩,总产为535吨;春种夏收面积为950亩,总产294吨;粮食总产值(现价)102万元。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全镇统一行动灭鼠1次,投放毒谷14200斤,把病虫鼠害损失率降低在2.5%以下,为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通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镇现有水果面积9787.3亩,其中:荔枝8801.1亩、龙眼641.7亩、杂果272亩。水果总产172.7吨,其中: 常平镇农业

荔枝97吨、龙眼为41.75吨、杂果为33.95吨。水果总产值(现价)为120万元。

据统计,2007年末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为3698亩;水产品总产量1882吨,比上年增加332吨;平均亩产508.9公斤;水产品总产值(现价)1080万元。

2007年,我镇生猪饲养量为27990头,存栏量为10000头,出栏量为17990头;三鸟饲养量为1705722只,存栏量为340000只,出栏量为1365722只,鸽类出栏量18300羽。畜牧业总产值(现价)4062万元。

蔬菜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上市均衡,市场较为活跃。今年,全镇蔬菜播种面积为15600亩,总产为27343吨。蔬菜的总产值(现价)为6453万元。

为了有效地预防山火和防止乱砍滥伐行为,改善水库集雨区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现有山地的林相林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封山育林范围包括九江水焦坑等山地,面积为2824.5亩。

第二产业

建国以前,常平镇工业基础薄弱,处于原始发展阶段。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重视工业,开办了一 常平镇工业

些工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农用和民用产品,工业进入起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常平镇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工业以开办“三来一补”企业的形式进入大发展时期,其行业主要是毛纺、制衣、玩具、电子、五金制品等,原料由香港运入,在本地加工成产品后运到香港销往世界各地。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0.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出口总额3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94亿元,增长2.8%;各项税收总额19.44亿元,增长7.18%;可支配财政收入9.46亿元,增长6.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9.5亿元,增长13.87%。因经济实力名列京九沿线县(市)前茅,常平素有“京九第一镇”之誉。

第三产业

2007年,常平外经贸工作继续围绕完善服务工作、促进现有企业发展等重点内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调整, 外贸

主动作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大项目招商、工业园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促进企业开展内销、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较大进展,我镇外源型经济整体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排在全市前列。按照旧口径统计(含来料加工项目),按照旧口径统计(含来料加工项目),1-11月,全镇新签外商投资项目33宗,同比减6宗,合同外资金额19115万美元(含增减资),同比 13.65%,完成今年任务的69.68%,名列全市第9;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金额11759万美元,同比18.71%,完成任务的105.58%,名列全市第4。对外贸易方面,07年1-10月全镇外贸出口总值为236304万美元,同比21.2%,完成07年任务的86.98%,名列全市第8。

2007年1-11月,全镇三资企业共实现内销277711万元,占销售总值的12%,同比增长了31%。我们确定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东莞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东泰机械工具(东莞)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其中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至今内销6804万元,占全部销售的98%。

我的情敌是超人(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