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一中 我们的高中

家乡区县: 潍坊市寒亭区

     学校占地322亩,拥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科技艺术楼、图书信息楼、学术报告厅、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12座建筑,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教学设施达部颁I类标准,现代信息技术配备科技含量高、配套全。学校现有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60人;教职工50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8.8%,研究生学历51人;在职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6人,一级教师226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2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潍坊名师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58人,具有其他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30余人,获区级荣誉称号的120余人。学校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国百所特色学校。

1学校简介

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秋,命名为“山东省潍县中学”,校址设在潍县范家村,同年9月底招收初中学生,正式开学;1954年,行政区划变更,“潍县”与“潍北县”合并统称“潍县”,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1958年“潍县”与“潍坊市”合并统称“潍坊市”,学校更名为“潍坊第三中学”,同年7月招收第一届高中学生,学校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1962年,“潍县”与“潍坊市”再次实行分治,学校恢复“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名称,同年迁址寒亭;1968年,学制改为二年,实行春季始业;1971年,学校体制发生改变,由原属地、县两级领导改为公社领导,更名为“潍县寒亭中学”,同年停招初中学生;1974年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学校改为高级中学;1978年再次恢复“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名称;1982年,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1984年,区划改革后更名为“山东省潍坊第十九中学”;1987年定名为“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2003年与原寒亭二中合并,2008年寒亭高中学校整合原一中与四中合并组建新寒亭一中;2012年7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寒亭区友谊路南首新校区。

2办学理念编辑

学校以“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不使一名学生落伍,让每个孩子成才”的办学理念,坚持“注重过程管理,实现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坚持“领导为老师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后勤为师生服务”的服务理念,秉承“用爱心和责任成就人生”的校训,大兴“诚信、严谨、合作、奋进”的校风,全面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求真修志”的学风,把“创建特色学校,师生共同发展”作为办学目标。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追求卓越。

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办理化实验导学园地的做法和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全市实验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在中央教科所组织召开的“科研兴校”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6个省级和5个市级规划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完成结题。

建校以来,学校以高而稳的教学质量先后培养合格毕业生4万多人,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2万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历经半个多世纪,已建设成为百姓信赖的学校、学生成才的摇篮,已发展成为一所文化底蕴丰厚、平安和谐、质高品优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研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全国素质教育文库》《山东教育》《领导与决策》《中国创新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年鉴》《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等报刊宣传、推广。

3学校荣誉编辑

经过六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寒亭一中已跨入教育教学先进行列,跻身全国百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百所特色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山东省首批国办学校校舍改造十佳学校”“山东省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十佳学校”“山东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机关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考优秀考点”“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作协山东青少年作家创作培训基地”“潍坊市教科研示范校”“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先进实验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潍坊市平安学校建设示范学校”“潍坊市中小学数字化学校”“潍坊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潍坊市中小学机器人实验室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有近二十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结题并获奖,五个省级课题结题并获奖,七个市级科研课题获奖。两次夺取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4学校环境编辑

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始建于一九五二年,现为市属重点高级中学,建制规模为90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员工50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8.8%,研究生学历51人;在职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6人,一级教师226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2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潍坊名师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58人,具有其他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30余人,获区级荣誉称号的12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322亩,12座大型建筑,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雅宜人,教学设备配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实用。

5办学特色编辑

学校办学意识超前,办学思想端正,智育管理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居市前茅;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名牌战略全面启动,教改科研成绩斐然;情感管理激发活力,依法治校步入轨道;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师资建设引发后劲;办学条件更趋标准,办学水平已跨入全省先进行列,90年以来,先后荣获“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东省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山东省高考优秀考点”,“山东省首批校舍改造五达标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称号,目前,正为创办全国千所示范性学校筑就基础,蓄势待发。

6校长简介编辑

现任校长:徐天荣。

校长:徐天荣

原校长:高斌,历任寒亭一中政教处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业务副校长,寒亭区教育局业务局长等职。现担任寒亭区第一中学校长,兼任党委副书记。

高斌校长从教以来,先后被评为“百名优秀青年园丁”、“十佳青年全优岗标兵”、“富民兴潍”劳动奖章获得者、潍坊市高中语文学科终身教学能手、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全国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撰写教学教研论文100多万字,并在全国报刊发表100余篇,其中多篇获得省级以上大奖。其中《浅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获“中华圣陶杯”论文大赛二等奖,《高三强化作文训练的几点做法》获二等奖。主编或合编了《古汉语常用字例释》、《语文教与学同步训练》、《语文知识精要浅析》、《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解字说文》等书。

高斌校长现为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并担任理事工作,全国青年教师联谊会会员,《语文周报》等刊物特约编辑。

7校长寄语编辑

世纪开元,欣逢盛时。山东省潍坊市寒亭一中在新世纪的第二个金秋季节,迎来了她充满生机勃勃和无限活力的五十华诞。历经半世纪薪火相继,秉乘五十年文明传统,寒亭一中已卓然而立于潍坊大地,成为全省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忆往昔,创业维艰”。寒亭一中发端于建国初期,当时为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于1952年秋,她的前身“潍县中学”在潍县范家村应运而生,1962年迁址寒亭,几易其名,历经风雨,倍尝了开拓与奋斗的艰辛。

“看今朝,春华秋实”。50春秋,弹指一挥间,寒亭一中沧桑巨变。特别近10年,拔地而起的幢幢新楼,碧树绿荫的美丽校园,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无不昭示着寒亭一中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50春秋,辛勤耕耘中,寒亭一中铸就英才辈出。 50年来,学校以高而稳的教学质量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36000多人,向高校输送新生9600多人,他们铭记母校的教诲,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也成为母校的骄傲和励精奋进的不竭动力。50年的求索与发展,20年的改革与奋斗, 10年的提升与跨越,寒亭一中每一段的发展历程,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爱和支持下,取得的累累硕果已彪炳史册。

“展未来,豪情满怀”。50年校庆,既是寒亭一中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中人踏上再铸世纪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将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三个面向”,弘扬“一中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寒亭一中办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重点高中而不懈努力。

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校友的厚爱和支持,寒亭一中的明天会更美好!

8潍坊教育概况编辑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辖5区、6市、2县、2个开发区,总面积5.96万平方公里,人口888万,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潍坊尊师重教,人文荟萃,舜、晏婴、郑玄、贾思勰、赵明诚、刘墉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理事;近代涌现出王尽美、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

近年来,全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4898所,在校生155.1万人,教职工11.8万人。推行的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以及中考改革等素质教育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recellvt(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