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眼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会提到丹阳。帝王故里,眼镜之都,上千年的历史底蕴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浸透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而一副小小的眼镜又让这座城市蜚声海内外,每年约有百万人从各地纷至沓来装配眼镜。眼镜,已成为丹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是丹阳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
这里的眼镜产业确实不同凡响:年产镜架近1.2亿副,占全国1/3强;光学玻璃及树脂镜片2.5亿副,占全国的70%以上、全球的40%左右,已成为“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配镜游成为沪宁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逢节假日,到丹阳配眼镜的游客络绎不绝,眼镜市场停满了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私家车。
如今,新建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一期工程竣工,已开门揖客。这一项目,把传统的眼镜卖场升级为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影视表演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服务商业区,以国际化、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崭新姿态,聚集各大眼镜品牌,吸引八方来客,进一步巩固丹阳眼镜产业的全国龙头地位。
创新近在眼前接轨世界
一片树脂镜片,漂浮在盐水上,这恍若“魔术秀”的奇异现象,出现在丹阳市俊视光学公司的1.588轻盈非球面树脂镜片新产品演示会上。“镜轻盈、片无痕、意悠然”的俊视产品,受到了追求健康、品质、个性视觉群体的追捧。
“科技创新,不是俊视光学或者哪家眼镜生产企业独有,而是丹阳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的‘基因’。”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汤金斌表示。近年来,丹阳眼镜企业引进了一批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仅2012年就引进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生产的各类镀膜设备近350台,目前拥有400台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镀膜机,为丹阳成为全球镜片生产制造中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丹阳眼镜行业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体现在管理制度上。去年1月,中国眼镜协会、中国财贸轻纺工会联合发布以丹阳眼镜行业部分劳动定额数据为依据的《全国眼镜行业部分劳动定额指导标准》,这意味着丹阳眼镜行业劳动定额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