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镇旅游

家乡区县: 东莞市

4.1 鸦片战争博物馆
座落在东莞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一座专门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和保护有关文物遗址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饮差大臣林则徐把收缴的英美鸦片贩子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有力地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严禁鸦片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于是,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现在两个馆名,一套班子,一个馆址)。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
纪念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均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面积达50万平方米。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为销毁英美鸦片而挖的,池有两个,据记载:每个池纵横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桩钉板,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现在馆区的两个销烟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础上初步复原的,它是当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2]
4.2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位于珠江口外端之东岸沙角山,它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为英国侵略者所毁,道光二十三年及光绪年间先后重修、扩建。现存的沙角炮台主要由频海台、临高台、捕鱼台等炮台组成。沙角炮台与虎门海口西岸的大角炮台斜峙相对,相隔约4000米,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当年,爱国官兵曾在这里英勇抗击过英国侵略者。1841年1月7日,英军进犯沙角,六百余名官兵英勇抗击数倍于己之敌。因弹药耗尽,寡不敌众,守将陈连升父子及大部分官兵为国捐躯。沙角白草山麓的节兵义坟,就是部分阵亡官兵的合葬墓。它也成了人们凭吊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
4.3 海战博物馆

虎门镇
海战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该馆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建筑纪念群体。 以鸦片战争古战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为依托,利用文物史料、向你展示当年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的悲壮情景。 融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海战博物馆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也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4.4 虎门镇蒋光鼐故居

虎门镇
荔荫园(蒋光鼐故居)位于虎门镇南行5公里的南栅管理区新基村,背靠三台山。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887年,蒋光鼐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香港,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芦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增城、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建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现在“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1987年经市、镇两级政府接收重新修缮,定为东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管理区已辟建为公园,并拟定“光鲁亭”重修计划。
4.5 虎门镇逆水流龟村堡

虎门镇
“逆水流龟”村堡,又名“水围”村,位于白沙管理区,建于明崇祯年间,坐北向南,占地6889平方米。因寨堡建筑布局如龟游水,故名。寨内从南至北一条直巷,宽2米,横贯东西4条巷,各宽3米;共有64间大小统一青砖大屋瓦房,代表64块鳞甲;四角各有1间两层楼阁建筑,代表四足;直巷南端的1座二层楼阁,代表龟尾,也是唯一的一个寨门,可通吊桥出寨(现改为水泥桥);直巷北端的1座二层楼阁代表龟头。寨堡周围环以高6米、厚0.6米的青砖寨墙;寨墙外是围绕全寨18米宽的护城河。创建该赛的主人是郑瑜,他是明崇祯四年(1631)进土,授吉安推官,旋摄广顺府事,后因平乱护民有功,内摆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太平府,迁上江漕诸道,又转山东按察副史,督催直隶江西湖广军需,屡著劳绩,升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官)。告老还乡后卒于家,享年81岁,著有《焚馀集》。该寨围墙的砖规格不一,传说是郑瑜派兵士拆取邻近烽火台的砖筑成的。该寨平面布局特殊,是东莞市现有较好的古村寨建筑。据专家云,该寨也是中国少见的明代村堡。1993年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虎门镇
4.6 虎门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虎门大桥全长17.76公里,航道斜索跨径888米,为中国最长的斜拉索公路桥,一头座落在威远岛上;大桥的建成,结束了粤东、粤西一水隔天涯的历史。蓝天白云下的虎门大桥,更显壮观、美丽。
4.7 虎门镇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位于虎门镇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加强中路海防力量所建,是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视察海防,以防英人入侵,接纳邓廷份、关天培的建议,巩固东北角山根与对面江心上了横档岛构锁两道拦江排链,拦截入侵之敌,使航道东西、上下左右,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鸦片战争前夕,其防御体系几使英人震慑,由于琦善拱手媚敌,拆卸军防,以致铜关毁锁,门户洞开。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先克横档,然后集兵强攻威远,其时,岛上驻军无援,数百官兵与敌肉搏阵亡,炮台陷落后被毁。二十三年(1843)再建,咸丰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烟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道光二十三年(1843)曾进行维修,现大部分保存尚好。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这里设立了威远炮台管理所,常年坚持向国内外游客进行开放。1982年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上就可以看到虎门大桥的壮丽景观。
4.8 虎门镇虎门广场

虎门镇
虎门广场位于虎门镇中心,周围是繁华的商业街。广场西北面是虎门镇镇府的所在地,东北面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大型金融机构,东南面是广场花园,广场花园一至三楼是虎门电子城、虎门图书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4.9 虎门镇虎门石洞森林公园

虎门镇
虎门石洞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南部,珠江口的东北部,正处于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北邻厚街,与莞城相对,南接虎门、长安,与深圳相望。地貌属低山、丘陵,整个地势东北部偏高,西北部偏低。公园内山塘、水库较多,总共有九座,面积为93.6公顷。面积较大的有中部的怀德水库和大溪水库,东部的大沥水库。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山形多变,形成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窃,奇特象形山石等景观。登上峰顶,向南可远眺珠江口;东南望莲花山;虎门及附近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公园内水体资源丰富。其中大溪水库(龙湖)与怀德水库(凤鸣湖)只一坝相隔,似一对爱侣永远相依相惜。从大岭山顶视龙湖,湖中的半岛、小岛似鳄鱼伏水,鱼尾、鱼身、饵盆历历在目,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可见一斑。
人文景观丰富。 有观音庙、八仙庙、东莞城墙、佛像、隐洞、隐泉等。

Yunkwish(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