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坛的骄傲——贾平凹

家乡区县: 西安新城区

提起贾平凹陕西人再熟悉不过了,他是我们陕西文坛的骄傲,代表作曾多次在国内及国际上获奖。他的作品多贴近民情,擅长描写小人物的纯朴生活。其语言朴实,深受大众喜爱。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取“洼”解,乃是“坦途”之意,且在陕西话中“凹”与“娃”同音),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现在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获得奖项

《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获1984年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风雨》入选中学教材、《一只贝》入选小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引发广泛关注。有《满月》,《腊月·正月》,《丑石》等著作。

说实话,贾平凹早年作品我较少读到,但他近些年的作品我却都有拜读。以精微的叙事,紧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的《秦腔》和描写朴实善良农村人高兴从农村到城市,从收破烂开始展开一段精彩生活的《高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记得当年贾平凹在图书大厦举办签名会,我还不惧人山人海的长龙要到了一个签名,那个签名就签在《高兴》那本书的首页上,至今我依然保存着。

除此之外《高兴》还被拍成了电影。该电影由郭涛主演,并在西安拍摄完成。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Virl(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