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

家乡区县: 江苏省玄武区

南京图书馆,简称南图,是国家一级图书馆,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江苏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南京图书馆前身为创办于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1927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1933年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图书馆,1952年国学图书馆和原来的中央图书馆合并为现在的南京图书馆。

截至2013年底,南京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1100万册,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 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45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南京图书馆总体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现有馆藏867万册,藏书总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 馆舍面积2.37万平方米,藏书643.6万册(1990年)。其中图书500多万册(中文占84%,外文占16%),报刊3万多种,还藏有地图、图片、金石拓片、缩微胶卷、幻灯、录像片、唱片等。该馆藏有古籍善本1万部10万册,有唐代人写本、辽代写经、宋本方志、元刻散曲总集等稀见古籍和大量明刻资料及明清抄本。南图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丁丙的八千卷楼旧藏。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和江苏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均设在南图。

南京图书馆所藏上百万册古代文献,就是在近百年风雨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国学图书馆藏书十之八九得之于私家藏书楼,以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之藏书最为著名。在中央图书馆时期,曾两次大规模地收进历代文献。第一次是抗日战争初期,江、浙、皖、沪的藏书世家,为了生计所迫,同时怕被人劫掠,因此大批善本图书逐浙流入上海书肆中。当时在郑振铎等爱国人士呼吁下,重庆教育部同意从中英庚子赔款会拨交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中提取部分,收购上海书肆文献;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接收陈群泽存书库的藏书。1948年冬,中央图书馆挑选馆藏珍善本书籍13万余册,分三批运往台湾。其中包括原泽存书库的全部善本文献。新中国建立后,南京图书馆的古代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又增入了很多,如1952年起陆续接收原苏南文管会调拨的线装书就达数十万册。而得之于藏书家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朱希祖遗书与顾氏过云楼藏书。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要收藏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之年)以前印制、书写而成的各类文献资料的部门。现共有历史文献图书、报刊230万册,其中古籍约160多万册。历史文献是馆藏一大特色,包含有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古籍中善本又达14万册,其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282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外,部门还收藏有历史文献影印本、缩微胶卷、电子版读物,以及与研究历史文献有关的新版平装书等,可提供读者在馆查阅。

 

我是王佩,我为家乡南京代言。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wxcuwangpei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1328111.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p17

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95334126  

 

Monica(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