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广东四大名园之一。顺德怀抱里的一部绿绮瑶琴。一张弦,和那无边的风雅。她在我们顺德人心中,是我们共同的花园,因为那里见证了顺德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将近四个世纪之前,一位末世才子,以一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博得龙颜大悦,金榜题名,他就是顺德杏坛右滩人黄士俊。这位顺德立县之后的首位状元郎,为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1621)在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天章阁和灵阿芝阁,这些祠阁四周花木扶疏,就是后来清晖园最早的踪迹。黄状元入仕三十载,在浊流滚滚的政坛中浮沉,晚年闲居园里,足不出户。
至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中落,园林渐芜。故园废址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后中部花园为其子龙廷槐继承,精心营造。其后,清晖园在龙家几代的精心经营下,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成为与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并名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
如今,清晖园内的景区大致可为新旧两部分。旧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荫书屋、竹苑、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红渠书屋、风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芳阁等。建筑物的数量繁多,品种上几乎荟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各种建筑形式:亭、榭、厅、堂、轩、馆、楼、阁、廊、舫,都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大量采用落地式屏门,同时使用大量彩色玻璃镶嵌棂格,美观大方,通透玲珑。而众多水景的运用,岭南佳果的图案装饰,使清晖园的设计独见匠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厅,摹仿珠江河上特有的“紫洞艇”,通过精致内外结构,凝固了清代的南国风情。块块手工磨制的象牙色地砖,苔衣斑驳,古色古香。
或许,在你眼清晖园是模糊的,但对于顺德人民来说,清晖园是如此的熟悉,因为每一个顺德人都曾去过那里,那里是我们共同的花园。
清晖园 ,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水木清华,妙联佳句、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绝非一个美字了得。
清晖园的清雅,除了体现在名字上,更多的是见于那一色的青砖灰瓦、绿树白花。当然,清晖园的风雅,更透过一群名士才子的轻吟浅唱,拔弄着无数游人的心弦。
风流倜傥的探花郎李文田,在京为官时就已与龙家交往密切,后来,并将其掌上明珠许配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清晖园几乎成为他的另一个家,花前柳畔,幽径回廊,无不充溢其笔趣诗情,今日所见归寄庐的匾额,便是其笔墨余香。而其它的佳作及探花郎遗存在园中的几千册藏书和大量珍贵的拓本,皆于战乱中毁失殆尽,令人扼腕。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南宋视察,游至清晖园,为岭南风物所迷醉,诗兴勃发,立即笔走龙蛇:“弹指经过廿五年 ,人来重到凤凰园 。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茏葱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诗作一出,很快便赢得四方赞誉。“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 ”一联因为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水乡风光特色,一时为人们争相传诵。
清浑园中最浪漫的传说则隐匿于绿云深处的竹叶雕花窗棂间。船厅,因为曾经居住过龙家那位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龙吟芗小姐,掠过堂前的风,也多了几许旖旎。船厅也因此有了一个温婉的名字——小姐楼。“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曾经装饰了多少风流才子的鸳鸯美梦呢?也许只有倾听船头年年如期盛放的紫藤 ,在月光如泻的春夜,与那株百年沙柳相依相偎的呢喃低语了。
美丽的清浑园,家乡的清浑园,你一直安静的坐落在那里,陪伴着一代代的顺德人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