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顺德——顺德自梳女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对于“自梳女”这个词我是一点都不陌生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顺德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的姑太就是自梳女,一位总是梳着长辫子,自梳不嫁,为家庭奉献一生,被子子孙孙敬重的女子。
      自梳女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也称马姐或姑婆,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过去时代,封建礼法苛严,女性地位低,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约自明代中后期起,相继产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习俗。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

自梳女分四种:
       第一种是经父母同意,在家自梳不嫁。但自己闺房摆设如同新房,长期住在家中帮助父母劳作。我家姑太就是属于这一种。
       第二种是父母要求她出嫁,但自己不同意,于是在“嫁”进男家中只踏入第一、二道门,也就是街门和大厅门,绝对不入房门;然后就在大厅跟男家商议有关费用赔偿,如女方答应付给男方酒席钱、纳妾费等,但新房摆设不能动,因为这位女子在男家重要节日或活动中也会暂住其中,同时也无形中宣布自己是男方明媒正娶的夫人。

      第三种有点恐怖,叫做买门口,又叫“守墓清”,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最后一种就是结成“金兰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契相知”。在古代诗歌中,我们可知她们常常“庙拜媒婆祝久长,金兰契密疏檀郎”,只顾着姐妹情深,将情郎也晾在一边,也算有点出格,但因古风浓郁,情郎也只好自叹倒霉。更有甚者,有的虽已“嫁给芳邻美少郎”,但仍心系金兰,但又怕经常外出丈夫见怪,因而即使“庙近三娘”也“偏懒拜”,因为“恐郎疑成姊妹鸳”,让人感受到一股顺德乡村深处斑驳且有点粗犷原始的古风扑面吹来。

      或许在许多人心目中,这种失去人伦欢愉的生活有点不可思议,但她们用自己的一生来证明人的生命其实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度过,她们在常人无法享受的独特自由欣悦中获得另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那是一生都在家庭柔链中束缚的姐妹们所无法领略到的别样风光,虽然那种无拘无束的真正自由或许只是青葱飞扬的匆匆十多年,但是或许正是这种惊鸿一瞥,却让她们目睹并感悟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碰溅出来的生命激情和用自己双手支撑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几十年安宁和睦所体味出来的那种独特欢慰和尊严。

想知更多详情请点击:
张敏婷的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mindi
梧桐子网顺德区网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shunde.html

张敏di(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