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7日,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五师解放了韶关。由于驻韶关国民党弃城南逃,部队继续南下追歼国民党军主力,以第五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连县县长李楚瀛为首的国民党武装偏安连阳四县,没有受到打击,气焰十分嚣张,国民党阳山县长李谨彪也企图藉阳山山多林密、交通不便、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作垂死挣扎。
韶关解放不久,北江军分区成立,辖第十、十一、十二共三个团。这时,解放军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一四三师亦进驻韶关,协调北江军分区担负肃清韶关地区国民党残余力量,保卫新生政权的任务。北江地委成立后,决定把解放连阳四县的任务交给一四三师和北江军分区,并决定由一四三参谋长黄中军、政治部主任吕琳和北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明共同组成指挥小组。
当时进军阳山的部队除了中路大军外,还有一四三师机炮营、北江军分区十团三个营、十二团一个营和连江支队第五团,他们从英德出发分两路进军阳山:右路经英阳墟(今阳山江英镇)直扑阳山县城消灭李谨彪部队,左路则经七拱上大崀,形成包围之势。
解放阳山的战斗波澜壮阔、气壮山河,英雄故事可歌可泣。近日,记者采访了那段峥嵘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黎旭日、谢东明等老战士,听他们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的光辉岁月。
以少胜多解放阳山重镇
连州解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阳山,与连州交界的阳山重镇黎埠风声鹤唳,一片紧张。李谨彪为阻止解放军进入,指示驻黎埠的国民党常备队200多人以黎埠街的当铺为据点,严密监视连州—凤山—黎埠方向,并派重兵把守大拱桥和浮桥。
“敌军以为守住两座桥便万无一失,企图负隅顽抗。”年近八旬的谢东明回忆说,当时我军在当地游击队员知会下,洞悉了敌情。1949年12月12日,解放连州的大军派出100多人,隐去番号,由当地游击队员肖木兰引路,乘夜从连州出发,采取迂回战术,经界滩、柳塘、过扶村河,绕均安、大圣爷庙,长途奔袭从后方包抄黎埠守敌。
12月13日上午10时,我军到达黎埠镇边缘。国民党常备部队的哨兵还以为我军是从大崀前来支援的“友兵”,根本没想到解放军进军神速,从背后袭来,他们措手不及,纷纷弃枪逃命,只有1名哨兵拉手榴弹抵抗,尚未投出就被解放军一枪击毙。此后,敌军收缩兵力,集中于“当铺”据点,顽固抵抗。
虽军力仅为敌人一半,但我军丝毫不落下风,反观敌军则是人心涣散,根本无法抵抗我军凌厉的攻势。双方激战了两个小时,国民党常备队无法抵抗,便出示白旗缴械投降,战事至此结束,黎埠宣告解放。此役解放军牺牲了两名战士。
县城守军自卫队长率部来降
12月13日,向连阳进军的解放军南路部队中的左路大军也进入了七拱,国民党七拱乡长梁国庆早在解放军到来之前就带领常备队逃往西路村去了,因此双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只有自卫班李澡1人持手枪顽抗,当场被解放军击毙。七拱宣告解放。
解放军南路部队中的右路军于12月14日进入青莲。国民党青莲常备队队长陈子模不敢抵抗,放下武器投降,交出“十三米”机枪一挺,枪支弹药一批,青莲解放。随军主要领导干部、原连江支队第五团团长梁天培在青莲召开当地商家会议,动员筹粮支前,即席筹得粮食3万斤。
此时,我军行进之威势不可挡,敌军无不闻风丧胆。12月14日,担负解放连阳任务的解放军南路部队中的部分队伍进军阳山县城。国民党阳山县长李谨彪早已闻讯率队逃往与湖南交界的秤架,阳山只剩一座空城,解放军进入县城,未遇任何抵抗,便告解放。解放军进城后,守在城外的国民党自卫队长成家球见大势已去,便带30余名部下前来投降。当时成家球还交出机枪2挺,长短枪32支,子弹一批。
担负解放连阳任务的解放军南路部队解放七拱后,休整一天。12月15日继续开往大崀镇。大崀是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阳山县长李谨彪的家乡。解放军到来之前,其亲属早已逃离,他们豢养的一群学兵,除少数心腹跟随李谨彪逃往秤架外,其余已解体。
部队接近大崀墟一公里远的枫树墩时,迅速登上制高点牛头山,一边开展火力侦察,用六零炮对着李及兰的住宅大楼连轰两炮,击中正门;一边派出小分队跑步绕到大楼背的大崀围,堵住敌人退路。但一轮炮火之后,未发现有任何抵抗,部队即迅速占领大崀墟,街上商人、学校教师出门鸣鞭炮,迎接解放军。大崀宣告解放。
阳山县城解放后,解放军除留下少数兵力驻守黎埠等主要圩镇外,其余部队集结县城,待命行动歼灭龟缩在秤架的李谨彪残部。
12月20日,解放军占领岭背圩,岭背解放。由于李谨彪的兵力已集中秤架,岭背没有发生战事。解放军总结了解放县城、黎埠、青莲、七拱、大崀等地的经验,对歼灭秤架之敌,决定采用远道奔袭、先包围后攻击的战术。
12月24日凌晨六时左右,解放军营长罗志文率十团一营一连抄小路绕过了李谨彪的正面防线,迂回到秤架西北部的山头,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置敌人于解放军火力控制之下;排长刘惠球带领一排占领秤架西南小山头负责掩护,钟应添率领二排冲向秤架西南占领阵地,封锁敌人逃往乳源的退路;三排长赖元率领部队由西南山头直冲秤架圩。
发起攻击后,守敌向东面山头溃退并以山上之乱石作掩护,负隅顽抗。解放军步步紧逼,用手榴弹炸死了敌人营长,敌人慌作一团,解放军又发起强大政治攻势,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敌人纷纷举手投降,李谨彪带伤化装逃脱。战斗至中午11时结束,秤架宣告解放。
与此同时,阳山县境内的太平、白莲、杜步、水口、高峰、东山、小江、犁头、黄坌、西江、朝天、寨岗等乡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迫于解放战争的形势和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纷纷缴械投降。至此,阳山全境解放。
解放阳山全境 成立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1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阳山县城后,15日宣告成立阳山县人民政府。经广东省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批准,梁天培任县长,毛鸿筹任副县长。阳山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阳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政府及反动派在阳山的覆灭。人民政权的诞生,结束了阳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阳山人民从此当家做主,跨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时期。
阳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时,中共阳山县委书记仍由张彬担任,县委委员有梁天培、毛鸿筹、麦永坚。
阳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立即建立各区、乡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投入支前,恢复生产,配合人民解放军开展剿匪,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巩固人民民主新政权的斗争。
全县辖4个区20个乡,36172户,204691人。区政府机构称区公所。第一区公所驻地青莲镇,辖青莲、附城、水口、江口、高峰、小江6个乡。第二区公所驻地岭背圩,辖岭背、犁头、黄坌、秤架、西江、朝天6个乡。第三区公所驻地七拱圩,辖七拱、太平、白莲、杜步、东山5个乡。第四区公所驻地黎埠圩,辖黎埠、大崀、寨岗3个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