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偶戏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简介

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广东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汉族戏曲剧种。明朝万历年间(1572—16 20年),传自福建布袋木偶,开始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经高州民间艺人不断改造、发展、加工,形成今天的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高州也因此而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表演方式

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成就

1957年,老艺人吴德文赴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出《白蛇传》获优秀奖,日本、德国木偶戏剧家曾先后来到高州观摩、交流木偶戏艺术,高州木偶粤剧团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982年,香港海燕唱片公司就慕名专程来到高州,录制了该团上演的《芙蓉仙子》、《猪八戒招亲》两剧目全剧录音带,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销售。

1992年,该团参加北京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演出《柳毅传书》,荣获剧目、导演、音乐、优秀演出等四项大奖。

2009年4月14日至19日,市木偶粤剧团应香港大埔塔门有关文化组织的邀请,赴港作为期五天九场表演,受到香港市民的高度评价。

2003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今年,高州木偶戏更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501个推荐项目,我省(广东)39个项目入选,其中高州木偶戏榜上有名。

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港澳等地演出,备受欢迎。高州木偶戏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戏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现状危机

高州木偶戏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和失传的危险。社会转型,强势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高州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小瑜(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