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在前段时间在网上可谓是沸沸扬扬,被各种“扫黄”,以及网友的各种嘲讽。但作为一个东莞人,我要为我的家乡正名。
首先说说一些景点。(1)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关天培坚持抗击英寇的地点,附近有“义勇之冢”和“节兵义坟”。虎门炮台旧址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等地。
林则徐就在虎门炮台上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2)可园,中国古典园林,现称为可园的一共有三处,苏州园林中的可园、岭南园林中的可园和北京的可园。其中,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东莞的可园有详尽记述。
再说一下美食。(1)
麦芽糖柚皮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广东东莞的土特产之一,它是选用优质广西沙田柚,去掉果肉,只取柚皮,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将柚皮晒干后,用清水长时间浸泡,这是为了除去鲜柚皮中的苦味。然后再去掉表面的一层柚青,把剩余的部分片成数个薄片。 然后再要用事先制作好的,用由麦芽大米混合发酵而成的液体(这就是麦芽糖了),经过秘传的方法淹制,要淹好多天后才能做成现在这风味独特的土特产-麦芽糖柚皮。
(2)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传统名菜。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焗。
盐焗鸡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最后再说一下文化。
(1)
粤语,又作广东话,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根源于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3] ;也有媒体认为,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同时粤方言也向内地和其他民系方言区渗透辐射,说明它仍具生机活力,这是粤方言区在经济上较为发达和商业活动十分活跃的反映。
(2)
东莞排演木偶戏是一种汉族传统戏剧。源于清末,始称手托京戏、唱京腔,后渐变为唱粤腔,演粤剧。木偶戏主要为神庙活动演出。清光绪年间,大朗圣堂村叶满从福建购回一套木偶,拟办木偶剧团。
后被大朗巷头村一户陈姓村民以高价将木偶买去,成立木偶剧团。该团艺术水平日益提高,远近闻名。1930年,巷头木偶剧团改称新世界木偶班,广邀省港等地著名木偶班师傅参加排演,艺员三四十人,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演出,主要剧目有《三英战吕布》、《赵子龙拦江截斗》等。二三十年代是东莞木偶剧鼎盛时期,主要集中于莞城、大朗、寮步等地,剧团有竟新华、众一乐、国民乐、醒醒乐、天天乐、天民乐、继乐轩、淦华光、新世界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偶戏日渐衰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