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概述三

家乡区县: 东莞市

1978年,麻涌镇农业总产值仅为1948万元,2004年达到17142万元。农业以种植香蕉为主,香蕉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总面积90%以上,2008年香蕉种植面积32889亩,总产44042吨。2006年,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面积相应减少的情况下,麻涌镇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规划在漳澎村农田保护区内建设5000亩的具有生产、加工、销售、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的“香飘四季农业园”,使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转向现代化农业经济。2008年农业总产值13062万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麻涌贯彻执行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发挥镇内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抓住社会经济发生新变化的机遇,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路子,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麻涌经济的发展因公路(桥梁)通车较迟而受到制约,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1987年,全镇水泥厂、红砖厂、复合肥厂等各类企业不足100家,而且大多数是粗放型的中小企业,工业产值只有3184万元,只占工农业总产值8849万元(当年价,下同)的36%。1990年后,麻涌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各类大中型企业不断进入麻涌并增扩产,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从1993年开始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增加,1993年,全镇工业产值1510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2.5%,比农业产值13641万元多1461万元。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41985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185160万元,占99.68%。

2000年,麻涌镇依托港口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依托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逐渐转变“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的比重达78%以上。从经济结构来看,形成以“三资”工业为发展龙头,民营工业为增长引擎的跨越式发展势头。从行业来看,形成以造纸、纺织制衣、粮油食品加工、电子五金等四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其中以统一嘉吉、华南油脂、中谷油脂、中储粮粮油、卡尔吉饲料蛋白等为主导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群,以玖龙纸业、龙腾纸业、大步纸业、南洲纸业等为主导的造纸企业群;以德永佳纺织、超盈纺织、嘉鹏纺织等为主导的纺织制衣企业群;以奇声电子、奥莱克电子、山本电子科技、柏狮赛格精密电子等为主导的电子五金企业群;并正在形成以可耐福建材、南玻绿色能源为主导的玻璃建材企业群。这些大项目、大企业成为麻涌镇工业发展的亮点。

黄C琪(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