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每逢传统节日,神诞和重大喜庆日子,各乡村都有传统文化活动。一般是由村落或氏族宗派(祠堂)以公偿款或集资的形式组织举办活动,如每年的正月十九、三月三、观音出巡、菩萨游会、“ 打醮(麻涌乡习俗),农历五月十六日的龙船景, 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降八仙”,新春元宵节的花灯会活动等。都有搭棚(搭戏台)请一台戏回村做(演)大戏(粤剧),还有舞狮子、舞(唱)凤等文化活动,这些大型文化活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平日闲时,村民们也习惯在凉棚或祠堂公寓聚集,搞一些说书(讲古仔)、猜谜语、下棋、唱曲弹奏、拉二胡等文娱活动。村妇们则于夜晚三五成群围拢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倾听由一人唱读的木鱼歌。渔歌(咸水歌)儿歌吟唱在当时也很流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业余文艺演出(粤剧)相当活跃,各村均组织成立文娱组或娱乐社,开展排戏演戏活动。这时,歌曲(陕北民歌)、舞蹈(秧歌舞)等紧跟潮流的文化活动在青年一代中也很流行,青年们纷纷上台上街宣传表演。龙舟、舞狮等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也顺利开展。此时篮球等体育文化活动迅速兴起。村村有篮球场,社社有篮球队,不少青壮年参加篮球运动,每年“五一”、“中秋”、“国庆”、“春节”,镇村均举行篮球比赛,掀起曲艺、篮球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高潮。人民公社时期,乡社、单位建立业余文工团或文娱组(文艺宣传队)。文化活动主要形式有歌舞、独幕粤剧、话剧、三句半、快板、唱龙舟等,时有在麻涌人民会堂登合唱大赛粤曲新唱大赛台演出。此时,电影文化已进入麻涌,每逢节日或周末夜晚,公社电影队都巡回各村放映革命影片,如《羊城暗哨》、《珠江泪》、《红色娘子军》、《黑山阻击战》、《狼牙山五壮士》、《护士日记》、《白毛女》、《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的风气盛行,演出的文艺节目内容多是带有政治色彩的革命样板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剧目被列入为封建腐朽文化,不合时宜。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前所用的收音机逐渐被收录机、电视机所取代。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其时,VCD机、DVD机等时尚音响逐渐推向市场,酒店、单位的娱乐场所兴起卡拉OK现代歌曲,也逐步进入家庭自娱自乐的活动中。一般村民在家里或三五知己在一起也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支粤曲或时代曲。市、镇、村或企(事)业单位还常在喜庆节日里举办各种形式的卡拉OK比赛。唱卡拉OK,跳交谊舞成为时尚。1992—2002年(10年期间),每年的喜庆节日,镇都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卡拉OK大赛、青年歌唱大奖赛、民乐曲艺大赛;开展书、画、摄影展评活动。在农历五月十六麻涌龙船景(龙舟节),举行全镇赛龙船活动。当日,龙舟竞渡,万人空巷,场景壮观。在春节期间,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醒狮拜年、仪仗队大游行等热闹场面;有书法即席挥毫、猜谜语、游园等活动,有羽毛球、篮球、定点投球、乒乓球、拔河、二人三足、射击、象棋、民乐曲艺比赛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文艺演出以本镇的业余文艺团体为主。各村先后成立18个民间娱乐曲艺社,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粤剧曲艺以唱传统的首本戏(名曲名剧)为主,也有旧瓶装新酒自编自演自唱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戏曲。在重大节日里,有从外请进来的节目和以联欢形式的节目表演。舞蹈、唱歌主要以幼儿园、中小学师生为主,参赛节目形式有模仿和创作两种。1996年,本镇举办交谊舞培训班,自此以后,跳交谊舞、健身舞成时尚,掀起群众性跳健身舞热潮。广场、公园、球场、乡间公路旁成舞迷的大小“舞池”。这种寓艺术与健身于一体的跳舞活动成为麻涌文化活动的一大特色。麻涌有其积淀百年的粤剧文化底蕴,源远流长。1999年,经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广东省曲艺家协会的专家评定,麻涌荣获首批“中国曲艺之乡”的称号。麻涌镇粤剧曲艺社共有16个,几乎每一个村都有曲艺社。漳澎和新基被评为省的曲艺之乡。 1997年,麻涌镇举办庆元旦民乐曲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1998年,麻涌镇的文艺演出不断发展,每年举办元旦文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1999年,麻涌镇举办庆“回归”迎“千禧”麻涌镇青年歌唱大赛、“迎新春”大型文艺晚会和“三八”晚会。2000年7月,为表彰先进党支部、党员,麻涌镇举办“七一”文艺晚会;9月,庆祝教师节文艺晚会和贺中秋麻涌镇曲艺专场晚会;10月,以庆祝新中国成立51年为契机,精心组织东莞市“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曲艺邀请赛和麻涌镇舞蹈大赛;12月,举办春节民乐曲艺大赛和春节歌唱大赛。 2001年6月,麻涌镇举办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10月,举办麻涌镇迎国庆贺中秋文艺晚会;12月,举办麻涌镇春节文艺晚会。2002年,为庆祝十六大的胜利召开,麻涌镇举办“金曲同庆十六大”十城镇曲艺联播晚会;同年春节,麻涌镇举办“电信杯”民乐曲艺大奖赛。2003年1月,麻涌镇举办青年歌唱大赛;10月,为庆祝国庆,举办“文化高地直播车新世纪电视晚会”暨麻涌镇庆国庆大型文艺晚会。 2004年,麻涌镇以“新港、新城、新航程”为主题,举办第一届文化艺术节,发动全镇各村、各条战线积极参与。此外,还举办麻涌镇教育成果展览、陈残云雕像揭幕仪式及其作品研讨会等。 2005年,举办庆“六一”幼儿园、小学专场汇报演出;“高地电视直播车走进麻涌”暨麻涌镇第二届水乡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麻涌镇第一届广场舞大赛;“119”消防安全知识以及治安、交通知识宣传文艺晚会。2006年,麻涌镇举行大型晚会共7场,包括庆新春系列文艺晚会—卡拉OK挑战决赛;第三届水乡文化艺术节;绚丽大舞台走进企业大型文艺演出;“实现大跨越·建设新麻涌”——大型迎新春文艺晚会。 2008年,根据著名作家陈残云创作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编创具浓厚的乡土风情和独具水乡特色的大型组歌《香飘四季》,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的上演和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的比赛。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经常性活动与节日喜庆活动相结合。节日喜庆活动一般是元旦、春节、“ 三八” 妇女节、“ 五一” 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春节连续开展10天活动以上。文艺演出:凡在节假日前2—3天左右,镇政府都举办一场较为大型的文艺晚会。节目内容有歌曲、舞蹈、小品、相声、曲艺、魔术、杂技等。除镇演出外,各村(社区)、企业也有演出,有些村(社区)、企业还请一些专业团。游园活动:在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中秋节等,都举办游园活动。内容有:猜谜语、知识问答、虫虫向前、欢乐蹦蹦、天旋地转过独木桥、爆破专家、摇摇乐、一击即中等大型闯关游戏和各种各样的有奖游戏活动。 体育活动:在节假日组织群众的体育活动比赛。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集体项目以村和单位报名。一般开展的活动内容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棋牌、拔河、游泳等比赛活动,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民间传统活动:在春节期间举办狮子、大巡游、武术表演、粤曲大汇演;端午节前后举办水乡文化艺术节、龙舟比赛,吸引数十万观众。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由麻涌镇文广中心牵头,每晚有800—1000人跳健身舞和交谊舞。开始参加的人大多是妇女,后来逐步发展到男女老少纷纷参加。广场还定期举办“周三粤曲之夜”,由镇曲艺社演出,观看群众上千人,深受麻涌镇群众的喜爱和好评;定期举办的“广场电影之夜”,主要播放国内外大片,为麻涌镇人民带来无限的欢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