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正月闲人少 ———竹枝词中的昔日顺德新春风俗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初春时分,披一身春雨,走进青石板砌成的顺德乡村,听那偶尔响起的爆竹声和往来人们的祝福声,闻一闻村头榕树下社庙那浓浓袅袅的香烛,人,也就已在不经意间踏进厚厚的史书,而从不相识的春风更有搭无搭地将书页随意翻卷,让人在有点模糊中走进一村一舍一祠堂中,并在那古朴且充满泥土气息的古老风俗里面随意回溯追寻许多令人回味甚至神往的传统文化风俗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不断流传丰富的古朴民俗,然后再在一卷卷古老的竹枝词和一点一滴的感悟冥想中去追想回复那远去或犹存的乡间古风。

补天穿与煎薄撑

新春时分,不少家庭主妇在特定日子就用薄撑来完成“补天穿”这一古老风俗,具体来历如何,一直研究顺德饮食文化的廖锡祥老师将为我们娓娓道来。他更提醒我们:“薄撑”以前是用于“补天穿”,这种风俗至今仍存,不过现在多用于餐中主食和乡间祭奠先人的用品。
新春前后,乡村草根民众不大有时间理会文人墨客的春秋大义、高深莫测的人间悲欢,他们更注重的是那千年承传的古老风俗,哪怕只是一个小桔子,一个薄红包也心满意足。所以在水乡深处的简陋大屋中,那充满古老气息和澎湃生命力量的古风让人不免神往。

从除夕到新年,当时的人们都“果盒年年拜大神,柑橙橘蔗几纷陈”,而家中主妇自然最为忙碌,前人就有诗歌专描此事:“一春到地雨连绵,高卧山斋醉欲仙,自古补天原女事,拙荆忙把薄撑煎”。初春雨绵密,每到正月十九,主妇们就煎薄撑来补天漏,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到今天不少乡村仍存。
就这一古老风俗,笔者咨询了一直研究顺德饮食文化的廖锡祥先生。他介绍说:相传农历正月十九就是伏羲和女娃采五色石补天的日子。后来人们就称这一天为“天穿节”。以前顺德一带的人们都喜欢用糯米粉做成薄饼祭神,而这些黏性极大的食品就称为“薄撑”,也就是我们经常在饭店吃到的“薄撑”,只是现在用料更精细而已。他顺带介绍说,这些薄撑到清明时分也用于祭奠先人,因为它状若叠好的被子,好让先人有一个暖洋洋的被窝安睡家中,这也是一种令人感慨的别样人文关怀。

抢拾花炮与添丁发财

正月前后,顺德不少地方都有炮会。炮会前,主事者将鞭炮炮圈用红布缠好,然后在炮架点炮,炮圈冲天而起,人们就用最快速度抢得炮圈,然后跑到神庙参拜。顺德各地花炮规例不同,有的六响,有的三响,但每炮都有说法,最多的自然就是希望添丁发财。以下是当年顺德人抢花炮和拜年的诗歌实录。
新春时分,许多地方都竞放烟花爆竹,花炮有财丁炮、福禄炮等,顺德不少乡村都有拾得花炮希望来年添丁或发财,因而当时不少女子都“暗嘱我郎来拾个”,而粗心的丈夫大多没当回事,因而“漫将侬话泄人听”,这在古代可是件羞人的事儿,但新春佳节,人们也百无禁忌,权当谈资,一笑了之。花炮会结束后,很多没有抢到花炮的村民就将地上的炮纸碎拿回家,撒到猪圈鸡棚中,希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henry1243(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