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地涉猎一个领域的知识?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你需要的,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学校给你不了这种环境,那里更适合打球和打dota。你自己也给不了自己这种环境,除非你的自制力极高,否则处在独自一人的舒适区,很难做到。

为什么以新东方为首的英语培训机构都喜欢把人拉到一个地方,进行全日制的封闭教学?这就是强行为你创造出一种学习的环境,让你的大脑处于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带有很强功利目的的运动式学习不可能成为学习的常态。这种高度集中封闭的状态是有违人性的,以至于那些培训讲师得在课程中插入大量的笑话和故事,才能调节学生的状态,保持注意力。而且客观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成本也很高,无法和你的正常生活共存。有些地方的中学就长期采用这种模式,看似效果很好,其实相当摧残。在如今教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甚至有人还赞赏和追捧这种模式。那我只能说,这的确不是石器时代,这是恐龙时代。你要摧残你自己没问题,但请不要摧残你的孩子。

所以,合理的解决方法是让你的生活中出现这样的学习环境。它应该是自发的、宽松的,但又紧密联系的,一种具有高频率的弱连接关系。

就像,社交网络。

不知道你是否还有社交网络出现之前的记忆。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当你毕业、换工作、离开城市,很多人可能就再不联系。这些人里,有些还是你觉得值得一聊的,但关系又没有熟到你会专程去见上一面或是打一通电话。之后就断了来往,再想联系上就更难了。而社交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你降低了联系的成本和心理压力。学习也是如此,大多数时候,学不学并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你觉得学一下应该会很好,但因为一些琐碎事就搁置了,时间久了就很难再继续。这是否也能用类似的方法改善?

参考一下社交网络对于游戏行业的改变:从当年红极一时的偷菜,到现在大热的打飞机,看起来极为简陋甚至无聊的小游戏,因为社交网络的原因,让人沉迷其中。试想一下,如果打飞机是单机版,还会有多少人对着这个操作单一、节奏拖沓的黑白游戏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地被虐?

你觉得,学习和无趣的黑白打飞机,哪一个更有意思?如果一个如此无聊的游戏尚能如此,为什么学习做不到?

所以大胆地推断:基于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社会化学习”,一定会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是未来学习的趋势。学习的发生不再是自己闷头看书的时候,而是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当学习者被聚集在一起,集群的思维会产生比个体思维更大的效果,同时可以避免单个个体在学习过程因缺乏经验指导而走弯路。因为社交化而产生的学习环境,则会促使学习的参与者继续学习,降低中断放弃的可能性。

社会化学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虽然互联网上共享的资源已经足够多,但这些资源都是“死”的。就算是视频,那也是事先录制好的,无法针对学习者所需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而对于这些散落在网络上各个角落的资源,如何利用,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件事。我个人是很幸运的,能去国内一流的学校,遇上一些极为优秀的老师。其中有些老师更是为教育牺牲了健康和个人生活。然而这些老师如此辛劳又能够惠及多少学生呢?我是一个没有教师资格的人,通过一个微信,就能帮到数千人学习。如果能让这些老师通过社会化学习的平台分享知识,那效果又会有多大?

微信课程刚做一阵子的时候,有朋友问我,你现在多少听众?你能回答多少问题?等人越来越多你还能搞得定吗?刚开始我也怀疑会不会有一天人数增长了,我就没法应付了。后来的实际情况是,我确实没法应付,但也不需要我应付了。现在每天两个群和论坛上都有很多问题,但绝大部分都会被同学所解答。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在社会化学习的情景下极为明显。每个人是学习者,但每个人又都是知识的传递者。过去从教师到学生点对点的单向线性传播,在社会化学习网络的双向立体传播面前,简直弱爆了。

唉!

只可惜,现在众人大呼小叫的互联网教育,却没有发生预想中的革命性改变。即使是业内炙手可热,拥有众多用户,甚至一些已经上市或将要上市的互联网教育机构、网站,也还差得太远。随便去网上搜一搜,你会发现这些网站,无非就是教程、习题和视频。有一些交互式的功能已经是巨大的创新了。可这些东西,只不过是拿互联网的瓶子,灌装了一下传统教育的老酒。你给我一堆视频,尽管是名师、是精品课程,可那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拿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教育,而只是把传统教育的思维套在了互联网上。学习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又多了一堆工具。学习者拿了这些工具,自以为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就又陷入了前面所提到的那种心理错觉。

吴文鑫的小号(2014-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