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修护城堤碑记原文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东昌为齐西鄙地【注1】,汉曰:济阴;唐曰:博平;聊城则其附郡属邑,居濮、范、朝、堂、莘、阳之下。城外有河,按地志乃古徒骇。今则上接张秋,下通临清,为漕运所(经)行。地势平旷,绝无高山峻岭以为障蔽。通一邑计,则三进五出之闸建;为一城计,则护城之堤高且坚,而后得免于水患。雍正七年(1729年)秋八月,尚思以天子命摄篆兹土,睹其形势,辄为民忧。逮年,夏雨连绵不绝,水遂弥漫,城不浸者仅三四版。赖国家福,太守卢公指授百计,捍卫三日乃平,以退。居民庐舍之在野者不无漂没,而城郭幸无恙也。  盖水由潴龙河来者,发源于河南之滑县,直隶之开州,不能由三角至龙王庙以归卫河,必东注于濮、范等州县,而黄龙潭、魏家庄、柴家洼诸水之漫溢者又助其势。观城、朝城、莘县所谓西湖景、莲花泓、鹅鸭坡、姜家堤口之水复难骤消,则汇于下流而为聊邑害。固其所矣。

夫郡邑城中仓库册籍,上关国计厘市,烟火之相望又不下十万户。而旧堤之护城者,日为波浪所冲击,多坍缺,甚有复于平地者。诚有司之责也。尚思于水患既平之后,估其丈尺,权其工食,以修复计,请于卢公。卢公转达于大中丞岳公,公曰:善。为指划,为筹算,为请于朝。制曰:可。遂发帑金三千八百二十七两,以成其事。长共二千二十三丈,高一丈,堤脚横量六丈,面广二丈。始于九年(1731年)五月,至六月而工竣。计用人工二十五万五千一百七十有六。

惟八年(1730年)水灾后,皇上即截留漕米数十万赈济之。春又赈济之。故民皆子来而用力以倍,仅四十日遂得告其成功也。工竣之日,绅士庶民皆悦,而具呈恳报谢于天子,以及岳公为民计久远之恩。于时卢公巡行堤上,既周览而悦之。谓:可以堵一城之水,使仓库册籍及烟火之在城闉者庆其安。而秋八月岳公以公务来聊,又亲临堤上,劳其坚固。且谓:当多筑子堤,种柳堤脚以保护于其。

终是尚思虽奔走督理,而得以不辱岳公、卢公之命者。上报涓埃于天子,不亦幸哉!

ruiqi(2014-11-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